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石春轩子
选自《新华文摘》2022年第5期
一、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音乐剧被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音乐剧产业逐步成型,如今已可支持每年数千场次的剧目上演。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些基本事实,即目前我国本土音乐剧仍存在票房收入低、观众数量少、新作品缺乏、老作品复演率低等诸多问题。由于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本土作品,音乐剧在国内仍处于小众规模,发展一直不温不火,面临水土不服的状况。
音乐剧产业链主要包括内容创作、表演团体、剧场运营、市场营销,以及资本、经纪人、衍生产品等环节。本文主要对前四个环节进行探讨。
在内容创作方面,国有院团、大中专院校作为创作主体,各类政府基金、文化类奖项作为支持或奖掖手段,成为推动音乐剧创作的重要力量,贡献了八成以上的音乐剧原创作品。在表演人才培养方面,我国20余所大中专院校的音乐剧相关专业每年培养数百名专业人才。由于历史渊源、师资力量、学生生源等综合因素不同,学校的人才选拔、培养目标差别很大。总体来说,一线城市院校师资力量强、实践资源广。在剧场运营方面,一线城市已经拥有非常成熟的场馆建设和管理运营经验,而二、三线城市,专业场馆数量相对不足,演艺产业的人才、资金、专业设备缺失,承接优质剧目的场地有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剧院基于地域、业务联动需要而建立水平模式联盟,努力整合资源,争取优势互补,主要包括:长三角演艺联盟、北方剧院联盟、国家话剧院院线等。其中,音乐剧专业剧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就是北方剧院联盟成员之一。在市场营销方面,我国原创音乐剧商演剧目少,甚至每天仅有1场或2场,只能引起局部的、阶段性的热度,难以持续,相比韩国每天有100多部音乐剧在上演,差距甚远。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民营院团在创作方面的瑕疵屡受业内批评,但其从市场需求出发、敢于创新,在知乎、B站等平台经常处于评价热点当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票房成绩和市场热度。2018年,《声入人心》等节目让音乐剧明星“出圈”,民营剧团积极参与音乐剧制作,带来了演出数量的增加。
二、中国原创音乐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音乐剧创作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创作机制
其中第一个问题是,音乐剧创作人员稀缺,难以形成长期配合的创编团队。音乐剧对创作人才要求很高。编剧既要熟悉创作技法,又要掌握特定的结构规律和叙事渲染方式;作词要具备歌词创作和剧本编剧的双重能力;作曲既要熟悉音乐创作技法,又要具备戏剧叙事、戏剧结构等能力。如此高的门槛导致优秀的创作人才稀缺,高质量的音乐剧作品缺乏。加上我国音乐剧市场规模小、社会关注度低、投入产出回报率低,专注于音乐剧创作的剧作家、作曲家少之又少,也就难以形成长期配合的创编团队。
第二个问题是,对音乐剧的剧本研究不足,以致创作缺乏“整合化”能力。音乐剧强调剧本与音乐、舞蹈、舞美等各元素高度融合。音乐剧的核心是戏剧,必须要有戏剧的故事完整性,但目前大量本土原创音乐剧存在叙事上龙头蛇尾或者拖沓沉闷等问题,故事性不足,更像是歌舞剧。
第三个问题是,音乐剧产业链有待成长,商业磨砺不足,难以形成市场影响力。我国大部分音乐剧是靠政府拨款或各类基金支持创作而来,难免带来“温室”孵化效应,以致忽视商业运作的规律性探索。这很难跟音乐剧市场化、产业化运作规律同步,从而导致创作不以市场需求而是以专家喜好为目的,缺乏与观众沟通和互动的动力和能力,必然难以获得商业上的认可。
(二)音乐剧表演团体人才匮乏,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机制
我国音乐剧表演人才培养高度依赖于学校学历教育,与市场脱节严重。在我国,音乐剧普及面窄,缺乏群众基础,社会上少有成熟的职业培训体系,主要以专业艺术院校体制内培养为主。从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并非因爱好兴趣而选择音乐剧专业,各艺术院校选拔人才标准不一,学生素质参差不齐。音乐剧既要学习美声唱法、流行唱法等各类唱法,又要学习爵士舞、芭蕾舞、踢踏舞等各类舞蹈,还要涉猎戏剧表演,如毯子功、把子功等基本训练,如果入学时学生没有很好的基础,后期学习将举步维艰。音乐剧教学内容复杂,日新月异,对老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和知识体系更新提出了很高要求。另外,我国音乐剧教育与市场脱节严重。从现状来看,只有极少数音乐剧毕业生去国外发展,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的仍是中国市场,但为了所谓的“国际接轨”,我们音乐剧教学体系几乎都以西方教学模式为内核,忽视了我国国民喜好,没有依据中国本土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对学生的就业、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音乐剧表演人才培养缺乏综合性实践平台也是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难以形成的原因之一。在我国,音乐剧人才非常缺乏演出实践经验,一是音乐剧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大量的课程知识,大多数仅有一年左右的时间从事剧目排练演出,难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二是由于音乐剧市场化不足、产业链不完善,音乐剧上演剧目少、频次低,能提供的实践机会也必然有限。这导致学生综合能力不足,发展方向迷茫,也造成演员经验欠缺,优秀、全面的“三位一体”演员少之又少,演出质量难以保证,观众满意度低,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剧场运营难以形成集聚效应,院团之间缺乏深度合作
其中第一个问题在于,我国音乐剧专业场馆少而分散,无法形成集聚效应。目前音乐剧场地存在地域不平衡性,经济发达地区剧场数量和质量要远高于经济落后区域,而且布局分散,难以通过群集效应带来产业边际红利。即使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经常上演音乐剧的剧场也寥寥可数。
第二个问题是,我国音乐剧剧场与演出团体缺乏深度合作模式。从百老汇的经验来看,是否驻场演出是剧场与院团深度合作的重要标志,而驻场演出的时长和场次已经成为衡量音乐剧优劣的关键指标之一。我国音乐剧剧场虽然经历了多轮探索,例如,剧场形成联盟,综合型剧场转型为专业型剧场等,但由于音乐剧市场化不足、产业化运作不良等因素,很多剧场即便有心专注于上演音乐剧也难以为继,仅极少数剧场(如上海文化广场、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定位为专业音乐剧剧场。此外,即使在专业音乐剧剧场,受种种因素影响,驻场演出也很少且不成功,剧场与院团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剧场和院团缺乏深度合作,导致演出成本高、测试期短、风险大,无法通过产品的持续优化、用户的长期培养来实现商业上的成功。
(四)音乐剧市场定位不清,产业链未能有效整合
其中第一个问题在于,对目标市场缺乏精准定位和长期策略。由于我国音乐剧产业尚未成熟,音乐剧盈利模式仍不清晰,造成资本投机心理严重。例如,当音乐剧“四大名剧”在全国迅速风靡时,大家都欢呼音乐剧的春天来了。于是,大量资金投入进来,急切地希望能分一杯羹,顶级舞美、酷炫特效、高票价等成为了音乐剧的代名词,但很快市场热度戛然而止,后期资本也望而却步。由于缺乏培养观众的市场耐心,一些音乐剧制作方抱着“捞快钱”的心态,用“顶级”“首次”“全明星阵容”等夸大宣传,而产品内容却难以支撑,导致口碑崩坏,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个问题是,音乐剧产业链松散,未能有效整合。西方的戏剧产业化的重要特点就是集聚,集聚城市文化、从业者与消费者,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产业规模。当前,我国大部分音乐剧演员来自学校、院团或社会待业群体,完成几场或数十场演出任务后,就回到原岗位,难以预期下一次的演出时间,导致很难形成长期驻场演出的良性循环,也让音乐剧的相关从业者无法安心从业,链条极为松散。虽然音乐剧产业已经与旅游业、娱乐业、餐饮业进行过合作,但总体来看,音乐剧的多元化拓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中国原创音乐剧的发展对策
(一)建立符合音乐剧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创作机制
首先,要通过有效机制吸引和培养音乐剧创作人才。音乐剧创作人才难得,要吸引和留住人才,行业的大环境固然重要,但要首先改变剧作家、作曲家的单一稿酬制,应通过版税分成、票房收益分成等机制来实现效益共享。在创作人员的培养方面,离不开专业院校对编剧、作曲等的技能培养,包括传授各类国际优秀的音乐剧关键创作理念和创作模式。在创作理念上,音乐剧必须以剧本为基础、以人物为核心、以音乐为主导,才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在创作模式上,要避免线性创作带来的音乐和戏剧分离的状况。此外,应推动创作人员积极参与各类舞台实践,面对面了解观众的反馈,听取来自编剧、导演、作曲、演员和设计师们的意见建议,全面提升对音乐剧创作的认知水平。还可挖掘改编已停演的原创音乐剧,在前人肩膀上继续创作。
其次,要深入研究音乐剧本体特征,创作既符合国际规则,又符合中国地域特征和文化传统的音乐剧经典作品。要深入音乐剧的本体研究,从各个角度梳理出音乐剧的独特性,包括与中国歌舞剧、民族歌剧,以及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区别和联系等。在内容表现上,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思想和传统,反映中国现实;在音乐表达上,要包含民族音乐元素,符合国人审美习惯;在舞美创作上,要与内容、主题、风格相配合。应根据我国典型的地域特性和文化特性,创作出适合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层次的高水准音乐剧作品。
再次,要深刻认识音乐剧商业化等综合元素,创作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西方音乐剧具有现代意识、现代审美、现代节奏和现代语言等特点,其剧情跌宕感人,歌曲旋律优美,舞蹈轻松活泼,舞台表现丰富,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其音乐风格不拘一格,好听又好看。西方音乐剧的核心是其兼容并包的创作思路、对市场的敏锐观察,以及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在本土音乐剧创作中,我们要在熟悉音乐剧艺术创作规律及国际运营市场规则的基础上,打造具有中国审美的当代歌舞剧艺术工业化产品。从市场数据来看,我国观众喜欢故事情节新鲜曲折、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戏剧冲突符合生活艺术逻辑的音乐剧剧本,爱好旋律优美、通俗易懂、抒情状物的音乐形式。要改变创作中情节设置与展开杂乱无章、戏剧冲突和人物行为违反逻辑、音乐唱段脱离剧情,以及人物性格、舞蹈脱离戏剧情境的状况。
(二)探索适合本土化的表演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本土化艺术教学内容,推进“贯通式”教学培养。培养全能型音乐剧人才需要全能型教师团队,声乐、舞蹈和戏剧表演老师都要跨学科学习了解相关的技能知识。学校应该对教材进行统筹规划,对国内外经典音乐剧曲目、表演理论著作、舞蹈形态训练教程、台词基础等资料进行统一收集。同时,启动和完善声乐、舞蹈、表演等课程的讲义建设,提高民族声乐、民族舞蹈、中国戏曲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教学讨论、公开示范课、科研课题、教学比赛等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其次,应积极创建音乐剧表演人才的综合实践平台。我们需要通过院校与剧场合作、院校与院团合作、音乐节庆活动联动等方式,建立完善的实践平台,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一是院校需要与音乐剧剧场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二是院校需要与国内外音乐剧院团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三是推动音乐剧表演人员积极参与各大音乐节庆活动,丰富舞台实践经验。例如,东莞积极打造“音乐剧之都”,十余年来,多次主办“中国·东莞”音乐剧节,为大量音乐剧从业者提供了实践平台,也提升了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三)提升院团管理水平,加强院团间的深度合作
首先,要合理利用音乐剧场,加强剧场之间的联盟与合作。我们需要深入了解音乐剧市场需求,在政府统筹下,对剧场分布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形成音乐剧集聚区。同时,应当加大剧场之间的水平模式联盟或垂直模式合作。
其次,应当创新运作机制,加强剧场与院团之间的深度合作。在我国院团体制改革中,2014年以来,上交音乐厅与上海交响乐团、东方艺术中心与上海爱乐乐团、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等推行“厅团合一”模式,剧团入驻剧院,剧院首先满足驻场剧团的演出。该模式深化了院团合作关系,激发了团队活力,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然而,该模式并非立竿见影,它对于资本、场地、时间及所有的创作要素都是全新的考验。在一定的时间内,政府的配套税收政策及配套资助政策也必不可少。
(四)探索、培植适合本土化的营销机制
首先,应精准定位我国市场,采取符合市场需求的“4P营销组合策略”。一是在产品(Product)上,既要创作出优秀的音乐剧作品,又需要根据我国国情确定制作投资规模。大制作音乐剧在人员、舞美、舞台等方面的成本高,为了尽快盈利往往采用高票价策略,容易陷入恶性循环。二是在定价(Price)上,由于年轻白领、学生是音乐剧的主要观众,他们面临着学习、生活的多重压力,低票价策略将有利于吸引年轻观众,培养音乐剧观众,保持更高的上座率。反之,对于价格不敏感的观众,可以通过黄金套餐、情侣套餐、家庭套票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定价策略,以分摊制作推广成本,实现收益。三是在渠道(Place)上,驻场演出和巡演是音乐剧最常用的形式。由于我国区域特征差异明显,“长驻场”“广巡演”模式可以推进音乐剧的普及,加强品牌建设,并为从业者带来可持续发展平台。四是在宣传(Promotion)上,对于政府基金项目,需要优化项目考核机制,使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拨付宣传资金,并对产品的宣传效果提出要求。对于音乐剧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媒体的优势,使线上线下宣传与交互活动相结合,实现精准宣传,提升传播效果,同时也要通过长效的研究普及推广,培植受众基数和接受环境。
其次,应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产业道路。国内音乐剧市场忽冷忽热,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投资不可预期,导致资本市场处于观望心态。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从发达国家音乐剧产业化运作经验中寻找借鉴。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原创音乐剧有其自身特性和运作规律,试图全盘复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是难以达到预期的,因此需要探索出适应中国演出市场的良性运营机制和管理手段。
结 语
当前,中国音乐剧发展可谓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中国原创音乐剧发展长期不温不火,缺乏经典代表作,也缺乏市场影响力。归根结底,是因为产业不够成熟、产业链的各环节及其整合存在不足。另一方面,社会各个层面包括音乐剧产业链各环节,都对音乐剧发展投入了较大关注,音乐剧发展正处在上升通道中,大环境充满机遇。
为此,需要建立适合本土化的作品创作机制、表演人才培养机制、剧场运营管理机制、市场营销机制,并配合资本助推、经纪人运作、衍生品营销等环节,从而推进原创音乐剧在我国的健康发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音乐剧创作的成功经验,补齐在创作、策划、推广、运营等方面的短板,建立和夯实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剧产业体系、发展模式,创作和生产更多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精神的本土音乐剧优秀作品,培植更广泛、更具有“黏性”的本土音乐剧受众群体,尊重艺术与市场规律,取得更大的成就。进而,让彰显中国文化深厚底蕴、融入全人类感情切入点的音乐剧,不仅能在本土发扬光大,而且能更好地走出国门,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摘自《戏剧艺术》2021年第6期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荟萃时代精品
凝聚人文精华
新华文摘官方网站
www.xinhuawz.com
新华文摘官方淘宝店
http://shop112318323.taobao.com
新刊出炉!
点击上方封面,一键购买!